第七十五章 徐阶最后的挣扎-《奋斗在大明》
第(3/3)页
一方面,是因为批阅的困难。毕竟这么多试卷批阅出来,是很费工夫的。而且科举也是有时间限制的。更不要说,科举制度之中,还有糊名,誊抄。等流程,要人一笔一画将卷子重新写一遍,也是很费工夫的。这个时候自然要有权重。
另外一方面也是权重的问题,八股是经义,自王安石以来,以经义取士,已经成为共识。八股文其实就是经义文章的一种写法,他也不时候朝廷规定的。
而是写着写着,大家一致认为这样写最方便。
就好像高考作文,议论文总要是总分总等结构,是考试要求吗?不过易得分耳。
八股文作为核心考试核心要点,自然被重视。
其次,八股文更是高度规格化的文字,可以说看八股文,只需看破题一句,破题不行,下面就不用看了。
这样一来,批阅卷子的人方便省事,而科举之重,就在八股一篇上了。
而周梦臣提出的分数制度。却是将科举各项,以重要程度打分。最后算总分。这也就是后世的考试制度。
只是有一点,周梦臣很有分寸的。
那就是经义的绝对统治地位,不能动摇。也就是八股文的分数要制定很高,其余什么试贴诗 ,各种公文。判词分数不高。
即便如此,这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科举考试的竞争是何其激烈。这些不重要的科目,林林总总加起来的分数与八股文的分数也就差不多了。容不得考生不重视。
也就是之前,科举独重八股的局面,有了根本性的转变。毕竟即便八股满分。其他科目分数不高,也是有可能落榜的。
而且这种制度,也无形中改变了考试座师,房师等一系列门生关系。
要知道这些关系都是因为科举考试中,那篇八股文是谁选的发展开来的。因为文章有时候高下是难以权衡的。就要看谁慧眼识珠了。
但是而今一转变为分数制度。八股文的地位下降,很多所谓房师的关系就不复存在了。
第(3/3)页